【文 / 观察者网 杨蓉】
去年 1 月 25 日,欧盟以"技术原因"为由,暂停了与中国围绕所谓"立陶宛受经济胁迫"一事在世界贸易组织(WTO)的争端。按照 WTO 的规定,若 12 个月内不重启诉讼,此案将自动失效。
如今一年之限将至,早前有消息称,由于证据不足,欧盟正考虑是否放弃继续申诉,以免最终败诉。不过,彭 · 博社 1 月 24 日披露,受到来自立陶宛和美国压力,欧盟似乎打算在期限前先重启案件,再重新"冻结"诉讼程序,为收集证据争取时间。
"欧盟料将在针对中国的‘经济胁迫’诉讼中采取拖字诀。"彭 · 博社 24 日以此为题报道称,据知情人士透露,在本案暂停一年之后,欧盟很可能在本周申请恢复审理,但作为"程序性举措",欧盟可能最早在下周重新暂停诉讼程序,收集证据。
不过,上述人士同时表示,最终决定仍可能有变。对于报道,欧盟委员会发言人拒绝置评。
2021 年 11 月,立陶宛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,允许台湾当局以"台湾"名义设立"代表处",此事导致中方宣布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。同年 12 月 2 日,立陶宛外交部声称中国海关"可能"已把立陶宛从系统中移除。2022 年 1 月,欧盟以中国针对立陶宛采取"歧视性贸易"做法向 WTO 提起诉讼。
但这项指控当时并无任何公开资料佐证,也没有官方部门或商会代表背书。2021 年 12 月 3 日,"澎湃明查"引述一名"相关消息人士"说,"系统里现在还是有(立陶宛)的"。立陶宛企业家联合会后来也很快表示,中国海关报关系统中存在"立陶宛"选项。
2021 年 12 月 25 日的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应询表示,个别媒体炒作中方将立陶宛从报关系统中清除、暂停立自华进口贸易许可、施压跨国企业不得使用立陶宛生产的部件等消息均不属实。如果个别产品输华遇到技术问题,企业可通过正常渠道向中方主管部门反映。
2024 年 1 月 26 日,WTO 向成员国发出一份照会,称欧盟已于 1 月 25 日要求该组织处理争端的专家组"立即暂停针对中国的诉讼程序"。按照 WTO 的规定,暂停中止期不得超过 12 个月。如果欧盟在最后期限后选择不恢复诉讼程序,相关争端将就此结束。

照会文件 WTO 网站
彭 · 博社说,有熟悉内情的人士称,这是欧盟采取的一种"策略":由于继续上诉所需的证据已不复存在,继续申诉很可能会败诉,使欧盟显得软弱。立陶宛维尔纽斯工商业协会会长贝萨吉尔斯卡斯则向媒体表示,欧盟叫停这一争端诉讼,是因为"获胜的机会接近于零"。
此外,有知情人士说,欧盟官员以及欧盟成员国之间甚至对是否应该恢复该案也存在分歧。一些声音认为,输掉案件几乎没有什么好处。另据香港《南华早报》本月 22 日报道,布鲁塞尔也未能说服第三国的企业出面作证,证明它们被鼓励在向中国出口时不使用立陶宛的零部件。
这也让欧盟面临着来自立陶宛和美国的压力。据悉,欧盟在"冻结"上诉程序时并未事先通知立陶宛方面,这让立陶宛感到不满。美国拜登政府也曾敦促欧盟恢复诉讼程序,而新上台的特朗普政府团队更是早就批评过欧盟对华软弱。有知情人士担心,欧盟若放任此案失效,恐"激怒"特朗普政府。
对于欧盟单方面发起的这一诉讼程序,中国商务部、外交部等多次回应指出,所谓中国对立陶宛进行"胁迫",纯属无中生有、颠倒黑白。中立争端是政治问题,不是经济问题。中方提醒欧盟方面明辨是非,警惕立陶宛绑架中欧关系的企图,劝导立陶宛同欧盟其他成员国一样,履行同中国建交时所作的政治承诺。
Powered by 投资10元一小时赚50036元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